柳宗元《黔之驴》取材来源考 (第1/2页)
黑岩小说网【hyxs2.com】第一时间更新《季羡林全集(第十七卷·学术论著九: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最新章节。
柳宗元《黔之驴》取材来源考
柳宗元三戒之一的短寓言《黔之驴》我想我们都念过的。我现在把原文写在下面:
spanclass="kaiti"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span
我们分析这篇寓言,可以看出几个特点:第一,驴同虎是这里面的主角;第二,驴曾鸣过,虎因而吓得逃跑;第三,驴终于显了它的真本领,为虎所食;第四,这篇寓言的教训意味很深,总题目叫“三戒”,在故事的结尾还写了一段告诫。
我们现在要问:柳宗元写这篇寓言,是自己创造的呢?还是有所本呢?我的回答是第二个可能。
在中国书里,我到现在还没找到类似的故事。在民间流行的这样的故事是从外国传进来的。我们离开中国,到世界文学里一看,就可以发现许多类似的故事。时代不同,地方不同;但故事却几乎完全一样,简直可以自成一个类型。我们现在选出几个重要的来讨论。第一个我想讨论的是出自印度寓言集《五卷书》,原文是梵文,我现在把译文写在下面:
spanclass="kaiti"在某一座城市里,有一个洗衣匠,名字叫做叔陀钵吒。他有一条驴,因为缺少食物,瘦弱得不成样子。当洗衣匠在树林子里游荡的时候,他看到了一只死老虎。他想道:“哎呀!这太好了!我要把老虎皮蒙在驴身上,夜里的时候,把它放到大麦田里去。看地的人会把它当做一只老虎,而不敢把它赶走。”他这样做了,驴就尽兴地吃起大麦来。到了早晨,洗衣匠再把它牵到家里去。就这样,随了时间的前进,它也就胖起来了,费很大的劲,才能把它牵到圈里去。/span
spanclass="kaiti"有一天,驴听到远处母驴的叫声。一听这声音,它自己就叫起来了。那一些看地的人才知道,它原来是一条伪装起来的驴,就用棍子、石头、弓把它打死了。(第四卷,第七个故事)/span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立刻可以发现,它同《黔之驴》非常相似:第一,这里的主角也是驴。虎虽然没出台,但皮却留在驴身上;第二,在这里,驴也鸣过,而且就正是这鸣声泄露它的真象,终于被打死;第三,这当然也是一篇教训,因为梵文《五卷书》全书的目的就是来教给人“统治术”(Nīti)或“获利术”(Arthaśāstra)的。
在另一本梵文的《嘉言集》里,也有一个同样的故事。下面是译文:
spanclass="kaiti"在诃悉底那补罗城里,有一个洗衣人,名叫羯布罗毗腊萨。他有一条驴,因为驮重过多,已经没有力量,眼看就要死了。于是洗衣人就给它蒙上了一张虎皮,把它放到在一片树林子旁边的庄稼地里去。地主从远处看到它,以为真是一只虎,都赶快逃跑了。它就安然吃起庄稼来。有一天,一个看庄稼的人穿了灰色的衣服,拿了弓和箭,弯着腰,隐藏在一旁。这个发了胖的驴从远处看到他,想:“这大概是一条母驴吧?”于是就叫起来,冲着他跑过去。这看庄稼的人立刻发现,它只是一条驴,跑上来,把它杀掉了。所以我说:/span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犯罪专家在恋综杀疯了》【读趣阁】《我还能苟[星际]》《渣攻改造,BE改写HE》《破云2吞海》《洞中避难所》《逢君》《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守寡后我重生了》《肝到厨神才算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