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黑岩小说网hyxs2.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没有纸的日字里
今天的文字,一般都是写在纸上的。可是在古代,文字产生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没有纸。那文字又是写在哪里的呢?
石头、甲骨、竹板、木片、树皮、树叶、砖瓦、兽皮等等,都曾被用来写过字。
就说甲骨吧,据研究,早在3500年前的商朝,我国就用甲骨来作记事材料了。
“甲”是乌龟壳,“骨”是牛羊的肩胛骨,写在甲骨上的文字被称做“甲骨文”。甲骨文记下的都是古人占卜的情由和结果,也就是所谓的“卜辞”,起不到多少传递信息、传播知识的作用。
甲骨的来源有限,刻写、携带、保管都不方便。随着陶器制作和铜锡冶炼技术的进步,人们又开始把文字铸在铜锡合金的青铜器上,这叫做“金文”。
金文记事的内容多半是奴隶主参加重大活动后获得的荣誉和地位,以及赏赐、赠送、交换土地的记录。青铜器太重,应用范围不广。
在石头上刻字叫“石刻”。刻在石头上的文字叫“石鼓文”。许多刻在石头上的文字留传到今天,那就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石碑。
我国古代记事材料用得最多的是简、牍,其中竹片做的叫“竹简”,木板做的叫“木牍”。
竹简主要用来写书写文章,每根竹简约33厘米长,写字一行,可写二三十个字。木牍主要用于写公文、名册以及记帐、画图、写信等,长约66厘米多,面积比较大,可写比较多的字。
简牍比甲骨、青铜轻便得多。甲骨要用刀来刻字,简牍则用笔来书写。为了阅读方便,竹简还可以用牛皮条或绳子编连成册,一册竹简就相当于一本“书”,一根竹简就算其中的一“页”
虽然简牍比甲骨、青铜轻便,但还是比较笨重。书写10多万字要用成千上万根竹简,这么多的竹简要用好几个人才能抬得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