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春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黑岩小说网hyxs2.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彝族舞曲》
王惠然,1936年生于上海,柳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十三岁自学琵琶等弹拨乐器。1958年任公安文工团独奏演员,曾从师于李廷松学习琵琶,后调前卫文工团任琵琶独奏演员。自1960年创作《彝族舞曲》,1964年该曲在全军会演中获优秀演奏奖之后,他便创作热情大增,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创作了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幸福渠》《毕兹卡欢庆会》,柳琴协奏曲《战士魂》等。其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电视音乐、舞蹈音乐、声乐作品等众多作品获国家级奖励,被录制成专辑盒带、唱片。他成了一位集演奏家与作曲家于一身的音乐家。
《彝族舞曲》创作于1960年。曲作者王惠然在创作体会中这样写道:“那时(1956年),我们每天随着彝族和苗族的马帮,一路跋山涉水,经常是脚踩云彩,头顶蓝天,饱览了十万大山的巍峨雄姿和风景如画的山寨美景。那时我们还在半夜三四点钟出发赶路斗牛图,一路上明月皎洁,夜色迷人,与大地朦胧的景色竞相交辉。”这些就是以后在《彝族舞曲》的“引子”中所描写的意境。他还写道:“在行军的路上,赶着马帮的老乡们常常为我们演唱风格别致、丰富多彩的彝族民歌、山歌,我们还留心观看他们的表演,学习了不少民歌和舞蹈。其中最感人的是彝族舞蹈《烟盒舞》,它那优美动人的舞姿,柔美动听的旋律,轻快、富有弹性的节奏,给我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加上其他绚丽多彩的彝家音乐,为创作《彝族舞曲》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素材。”
《彝族舞曲》是一首抒情气息非常浓郁的乐曲,它仿佛是一幅用音乐描绘山乡的风俗画:月色朦胧的山寨,彝族少女充满青春活力的轻歌曼舞,小伙子们围着火堆强悍地舞蹈,一对对情人在轻声絮语……
乐曲是三部曲式结构,作者在借鉴外来形式的同时,糅合了我国传统乐曲常用的多段体逐步演变、发展的手法,因而对比段落之间的过渡十分自然,全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