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春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黑岩小说网hyxs2.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旱天雷》
严老烈,清末民初人,早期广东音乐演奏家和作曲家。原名严兴堂,外号老烈。曾与戏剧家欧阳予倩等人在广州创办广东戏剧研究所,并为多部粤语电影配乐。擅长演奏扬琴,创造了扬琴右竹演奏法,丰富了扬琴的表现力。他以“加花”、“衬音”、“坐音”等方法,改编了许多乐曲,对广东音乐的旋律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旱天雷》最早见于1921年丘鹤涛所编《弦歌必读》,是严老烈用《三宝佛》的一首琵琶小曲《三汲浪》改编而成的扬琴曲,后又成为广东音乐乐曲,现有多种演奏形式。
《旱天雷》后又被广东歌舞剧院改编为笙笛与打击乐。这种形式不仅在风格情绪上保留了原曲欢快热烈的气氛,同时在演奏上以打击乐为背景,以笙笛交替演奏,使其在音色处理上更加新颖、在音响上更具时代感。
广东音乐形成于清末民初,因当时多演奏戏曲中的小曲、曲牌及过场音乐,所以,当地人称其为“谱子”、“小曲”、“过场谱”。改编旧曲是广东音乐的孕育阶段,而职业性乐队和群众性音乐社团的不断涌现和音乐创作的蓬勃发展,是广东音乐兴盛的主要原因。广东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处于民主革命时期,艺人们为寻求表现人们新的思想感情,对传统民间器乐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改革,从《步步高》《旱天雷》《连环扣》《赛龙夺锦》《凯旋》等乐曲中能感受到音乐中所表达的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气质。在音乐创作中,当地艺人一方面继承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又大胆地借鉴外来的作曲技法,使广东音乐面貌焕然一新,逐渐形成了音响色彩清脆、明亮、华丽,旋律节奏潇洒、活泼、跳跃,乐曲结构短小单一的特点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三汲浪》原是一首琵琶小曲,曲调平稳、低沉,改编后的《旱天雷》则活泼流畅,节奏欢快,生意盎然。由于改编后乐曲的情绪有了根本性变化,所以改名为《旱天雷》。这首曲子曾被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钢琴曲、小提琴曲和弦乐四重奏。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