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黑岩小说网】地址:hyxs2.com
金盆湾安营扎寨
1941年3月,肩负着保卫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的三五九旅部队,从绥德向延安的南泥湾出发了。
陕北的春天总是来得较迟。延河刚刚解冻不久,从塞外吹来的风还带着几分寒意;可是,每一个指战员的心却是热烘烘的,而且仿佛从来也没有象今天这样兴奋而又激动,歌声和欢笑一直伴随着行军的行列。
部队自从驻守陕甘宁边区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为了争取持久抗战的胜利,反投降,反妥协,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挑衅;现在又要以开垦南泥湾的实际行动,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
南泥湾在延安东南百余里,是延安县金盆湾区的一个乡。浩浩荡荡的开荒大军,通过七里铺,转入山沟,渐渐地看到了茂密的山林和宽旷无边的荒草地。早晨的阳光,透过山沟里升起的薄雾,照射着这座寂静的山林,照射着刚刚解冻的清水河,为山林溪流披上彩色的外衣。山沟里,古木丛林遮蔽着天空,从正在发绿的枝芽上,筛下了点点阳光,撒在松软的土地上。部队在丛林中行进,但见高大的白桦挺立在丛林之中,一簇簇的海棠、栗树、红枫和正在发芽的野葡萄、山楂、杜梨,构成了花团锦簇的百果林。
多么美好的境地啊!每个指战员走过这景色如画的地方,都兴奋得欢笑起来。
越过五六十里的山沟,登上山岗,纵眼一望,到处是大片肥沃的土地,漫山遍野蒙着白蒿、野花和荆棘。抓起一把泥土放在手心里,在阳光下黑油油的直打闪。
这条山沟,从前有通往临镇、宜川的商道,后来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成了“绿林豪杰”的出没之地,有名的曹老九、王二登都曾经纠集一伙人马,在这里干过“劫路买卖”。直到陕北红军到了这里,他们才逐渐销声匿迹了。因为多年的荒乱,老百姓早已逃光,道上野兽出没无常,几十年来很少有人再走这条路了。这样美好的土地,这样富饶的山林,竟因此沉睡了许多年。
近几年来,虽然已有人来过这里,砍伐林木,烧木炭,锯木板,但都是时来时去,所以这里还是很不容易看到人的踪迹。
陈宗尧团长领着部队,刀劈斧砍,开辟了一条进入南泥湾的道路,把队伍带进了金盆湾。
金盆湾这地方,有三五户人家,他们春耕时来,秋收后就又走了。留下几孔古老的窑洞,零散地、静静地排在这里,据说这还是清朝同治年间修建的。窑门已经塌了,里面熏得乌黑,有经验的人说:熏黑的窑洞结实。于是,这儿便成了七一八团的生产指挥所。也和战时一样,全团指挥员立刻围绕着这个指挥所安营扎寨,用树枝架起草棚,尽量舒适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3月12日,正式进入了消灭荒山的激烈战斗。这天,东方的启明星还在眨眼,陈团长就带着参谋长、营长和其他的干部,从指挥所出发了。他们就象战时观察地形和部署战斗一样,从这个山沟到那个山岗,细心地观察着一片片的荒地,分配着任务,与此同时,战士们也象战时一样,紧张地进行各种准备。所不同的是他们已不是擦洗武器和检查弹药,而是给镢头安上新的木把。可是镢头太少了,每个连队只有三十来把。没有分到镢头的,就整理斧头、绳索,准备去砍伐修盖住所的木材。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道爷要飞升》《黄昏分界》《穿越淞沪战场,崛起成为最强军阀》《每月一亿游戏金》《为小说原住民预告天灾》【海趣阁】《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谁让他修仙的!》《公路求生,神级宝箱开局》《国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