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希汉首战告捷
7月,太岳山的仲夏,绵延不断的高山峻岭上,挺拔的松柏林、杨杉林枝繁叶茂,遮天蔽日,连成漫无边际的绿色的海,随着阵阵微风吹来,呼呼作响,翩翩起浪;漫山遍野的马茹花、玫瑰花、石榴花,编织成一幅红、黄、绿、兰、紫的画卷,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香;滔滔沁河水,如泣如诉,奔腾南下,把太岳山区人民的悲戚与喜悦、忧愁与欢乐,带到黄河两岸,传遍全中国。这些日子里,在沁源的村镇街巷里,饭庄店铺旁,有关陈赓五路设奇兵、歼敌4000人,吓跑鬼子的消息却越传越神,越传越奇,就连陈赓随身携带的那支拐杖,也被说成“可在百步内取人首级的宝物”。从此,这里的老百姓把陈旅长的名字和胜利更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这天,陈赓和薄一波一同去了栖身在西岭上的《太岳解放日报》社,又一同从报社出来漫步在沁河滩上。
“传瑾,你是军区司令员,对决死队可要从严要求啊!”
薄一波并非谦虚,决死队在政治上那是绝对可靠,但在军事上,和三八六旅这样的老部队相比,那就差了不只一截,所以,他十分希望陈赓能对太岳区的这支子弟兵格外关照关照。
“唉!看你说的,决死队是一支很好的部队!特别是那几位团长,骁勇善战,一个赛过一个,我真是求之若渴呀!至于战斗经验,那是打出来的。”陈赓诚心诚意地说。
“沁源的党组织好,老百姓好,是他们养育了我们,不少姑娘还嫁给了我们的战士,军心稳定,是我们这支部队的又一特色!”薄一波感慨不已。
“是啊!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点就得三八六旅向决死队看齐了。我们部队的老光棍可不少呢。”陈赓先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然后,略有所思,话锋一转:“我看,说正经的,时局可能又有新的变化,你觉察到了吧!”薄一波眨着闪亮的眼睛说道:“传瑾,说说看。”
陈赓递给薄一波一支“哈德门”香烟,自己点燃一支,使劲吸了两口,吐出长长一道烟雾,深思熟虑地说:“其一,新近组建的日本近卫内阁制定的‘基本国策大纲’,进一步强调加强德意日轴心,确立新的政治经济体制,确立大东亚经济圈。这表明,德、意、日的眼光不只是盯在对某一地区和国家的军事的侵略和经济的掠夺,而是要称霸世界。去年9月,纳粹军队大举入侵波兰;今年春季,德军以破竹之势席卷西欧,英、法军队被全面击溃。鬼子侵华以来,由于老蒋的‘不抵抗’政策,3年时间,大部分国土陷入敌手,在华日军也由七七事变时的83万增加到现在的112万。因此,依我看来,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任何一方都没有速战速胜的可能。”
薄一波赞同地说道:“这说明毛主席持久战略思想是正确的,这第二呢?”
“汪精卫卖国求荣当汉奸,蒋介石也靠不住。这不,他把十八集团军和新四军的作战地域,划定在冀察两省和鲁北、晋北地区,并要‘绝对服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陈赓抬头望着蔚兰色的天空,长叹一声,情绪激动的说:“这叫什么抗战!真正的抗战应当是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哪里有鬼子,哪里就是消灭鬼子的战场。外患内忧啊!”
“这第三呢!”薄一波伸出三个指头。
“根据地几经敌人扫荡,鬼子掳去了大量财物和粮食,老百姓种不好地,工人无法上工,南京方面又肆意克扣我军军饷,时间长了,部队吃什么?喝什么?如何打仗!鬼子搞‘以华治华’,‘以战养战’,蒋介石、阎锡山已经钻了人家的圈套。”说到这里,陈赓提起拐杖在河滩上一脚深一脚浅地走了几个来回,克制了自己近乎爆炸的情绪,继续说道:“敌、友、我情形大致如此。现在,留给我们的问题是,我们党中央会采取什么果断对策呢?”
薄一波颇有同感地说:“说得很对。这些日子,我也一直在考虑这两个问题,一是中央应当当机立断,用实际行动,推迟蒋介石转向投降的时间;第二是我军给养不能全靠老百姓解决,应当象诸葛亮那样,以兵屯田,组织和发展生产。而实际上,在太岳区,我们已经是这么做过的,效果不错,不然区区沁源小县,怎么能供得起上万人的部队呢?”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在东京当报恩狐狸》【白鹤看书】《从流浪地球开始的位面战争》《独家报道》《逢君》《万人嫌假少爷重生后》《肝到厨神才算开始》【好看书吧】《我有一个修仙世界》【大白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