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序
天才一秒记住【黑岩小说网】地址:hyxs2.com
《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序
我认识蔡鸿生教授,已经颇有一些年头了。我几次赴广州中山大学,参加纪念先师陈寅恪先生的会,每次都能见面。而且还同车游过东莞县、虎门镇,以及虎门炮台和林则徐焚烧鸦片处。虽然没有深谈、长谈过,但是在我心里总对他蕴涵着一种说不出的尊敬之意。
中国品评一个人,总是“道德文章”并举,而把道德放在第一位。这一点是与西方颇异其趣的,在他们那里,道德占的分量是微乎其微的。一个人的为人,也就是俗话所说的“人头儿”,也包括在道德范畴以内。谈到蔡先生的为人,我觉得他诚悫、淳朴,不善言辞,从不夸夸其谈,自己虽然学富五车,却从无骄矜之气,是一位“恂恂如也”的老实人,是一位内向型的人,而我最敬重的就是这样的人。
谈到鸿生先生的文章,我确实读了一些。像《俄罗斯馆纪事》、《尼姑谭》等等,我都读过。我的印象是,蔡先生研究的题目,多属冷僻一类,别人没有涉足过的。“冷僻”毫无贬意,而且据我看,还有些褒意,它可以弥补学术研究中的空白,言人所不曾言。而且,在学术探讨中,题目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意义的大小。关键在于钻研之深浅与夫方法之疏密。如果题目大而探讨空疏,则结论必不可靠,反不如小而扎实缜密者之为愈也。这个道理很浅显,并不难明白。
什么叫“小题目”呢?比如本书中的“哈巴狗源流”这样的题目恐怕就算是小的。除了旧日文人的笔记中偶尔见到一点以外,记得《红楼梦》中似乎有过,一般学人以此为题目而大做文章的,愧我愚陋,我还没有见过。然而,在蔡先生笔下,这个小题目却考证得细微深入,源源本本,一条小狗的背后却有一部悠久复杂的文化交流史,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镜子”。我个人也曾多次“拂拭”这一面镜子。我写过关于“喷嚏”的文章,写过关于“葫芦”的文章。过了古稀之年以后,竟又忽发老年狂,用了几年的力量,写成了一部长达八十万字的《糖史》。糖不同样也是一个小题目吗?我同鸿生先生真成了难兄难弟。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圣拳!》《重回千禧当学霸》《普通人,但传说级马甲》《回到84,成了乔丹一生之敌!》《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超时空快递》《天人图谱》【华为小说】《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沧澜道》
《季羡林全集(第三十卷·附编)》转载请注明来源:黑岩小说网hyxs2.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