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吉祥通书》转载请注明来源:黑岩小说网hyxs2.com
不宜抑制哭泣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说法,其意思是说,男子汉应该坚强,不能动辄就哭泣,即使十分伤心、悲痛,也应严加控制。这对男子汉的性格修养来讲,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是,从生理保健的角度来看,却是不宜的。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次调查,他把一些成年人按照血压的状况分为两组,即血压正常者为一组,高血压者为一组。然后,调查他们是否哭泣过。调查结果是:血压正常者中,87%的人悲伤时都哭泣过;高血压者中,绝大多数是从不流泪的人。这虽然不能因此就断定血压变化与哭泣有关,但人在悲伤时哭一哭,对身体健康还是有好处的。当在痛苦的时候,人会自然感到悲伤。这种情感对人精神上不但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而且对人生理上也会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会使人神经处于紧张状态、食欲减退、内分泌功能失调等。这种情感如果得不到发泄,而强行压抑,就会使人体健康受害。如果悲痛欲绝时大哭一场,使悲伤之情得以宣泄,精神上可顿时觉得轻松很多,这对健康无疑是很有益处的。
因此,遇到悲伤时,尽可顺其自宣泄之,不必强行抑制哭泣。
不宜抑制叹息
叹息,从生活意义上说,是消极、悲观的表现。因此,不少人总是抑制叹息。但是,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来看,在碰到难题、无可奈何时,叹息一下,对健康却是有益的。
当人们在受到挫折、忧愁、思虑时,叹息后便会有胸宽郁解之感;当人们惊恐、惆怅时,叹息有定心安神的作用;当人们工作紧张或疲劳时,叹息有使神经松弛的作用。
叹息时,吐音不同,会收到不同的效果。例如,吐“吁”字养肝,吐“呵”字强心,吐“呼”字健脾,吐“泗”字清肺,吐“吹”字固肾。但要注意吸气呼气顺其自然,口型、吐音、动作要协调配合。曾有医生给临场前的运动员和心理紧张的考生进行体检时发现,让他们叹息几声,可使收缩期血压下降1.33~2.67千帕,舒张期血压下降0.667~1.33千帕,呼吸和心跳减慢,心理紧张状祝得到改善。因此,在生活中尽可不必抑制叹息。
不宜抑制打哈欠
打哈欠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生理现象,强行抑制是不宜的。
当感到疲劳或困倦时,就会情不自禁打几个哈欠。这是一种信号,表明需要休息或换个新环境了。在看完电影或电视以后,人们往往也爱打哈欠。这是为了从电影或电视的故事情节中回到现实的一种自我调节的动作。早晨起床后或者久坐后打哈欠,是要使自己迅速清醒过来,振作精神。发困或入睡前打哈欠则表示大脑皮质的活动将进入抑制状态。
打哈欠的结果,使人精神放松。这不仅是因为打哈欠时吸入的氧气增多,而且还由于头颅、胸腔及其他部位的肌肉伸缩活动增强,使循环系统得到改善。
可见,打哈欠对身体是有益的,只要不是在大庭广众或比较庄重的场合,尽可以顺其自然地打哈欠,不必加以抑制。
不宜抑制打喷嚏
打喷嚏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反射活动。在呼吸时,鼻腔吸入一些灰尘、花粉;感冒时,鼻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加,使鼻黏膜受到刺激,都会引起打喷嚏。有时,人在情绪激动或遇到强光刺激、寒栗及某些疾病发作时,也会引起打喷嚏。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