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米—6直升机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黑岩小说网】地址:hyxs2.com
苏联米—6直升机
米—6/米—22是前苏联米里设计局设计的单旋翼带尾桨式重型运输直升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给绰号为“吊钩”。
该机于1954年开始研制,1957年试飞,同年秋季公开展出。当时米—6是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机。
米—6有下述型别:
米—6“吊钩”A基本运输型。
米—6“吊钩”B指挥支援型,装背部绳状天线。
米—22“吊钩”C改进的指挥支援型,尾梁前装有大型背部刀形天线。
米—6直升机机身后部有蛤壳式舱门和液压收放的折叠式踏板,便于装卸导弹和大炮等重型军事设备。在执行起重任务时,可用位于重心处的吊钩在外部吊挂大型货物,例如:重型建筑设备,石油钻探机械部件等。
当执行救火任务时,可运载灭火器材和消防人员到着火地区。当执行伤病员救护任务时,可装载41副担架和两名医护人员。作为旅客机使用时,可运送65名旅客及随身携带的货物和行李。
米—6直升机在所创造的14项国际航空协会承认的E1级纪录中,包括起重20117千克载荷的纪录。一直维持到1983年年中的纪录有:1964年8月26日鲍利斯·卡里斯基驾驶米—6创造约100公里闭合航线的340.15公里/小时的速度纪录;1962年9月15日,由同一驾驶员和机给人员创造的携带1000千克和2000千克载荷,以330.377公里/小时速度飞行1000公里航线的速度纪录;1962年9月11日,由瓦西里·克洛琴柯和4名机组人员创造的携带5000千克载荷,以284.354公里/小时平均速度飞行1000公里闭合航线的纪录。
米—6直升机最初生产了5架,用于试验,接着生产了30架,以后大约又生产了800架,广泛用于军用和民用。1970年公布该机的生产速率为每月8架。目前,在俄罗斯地面部队使用的有450架,阿尔及利亚、伊拉克、秘鲁和越南等国空军均装备有这种直升机。米—6直升机1991年停产。
旋翼系统旋翼有5片桨叶,每片桨叶由变截面和钢管梁和金属的翼型剖面的分段件胶接而成。桨叶具有水平铰,垂直铰及固定调整片。旋翼轴前倾5°(相对铅垂线)。操纵系统有液压阻力机构,通过一个大的焊接的倾斜器操纵旋翼。旋翼桨叶都装有电加热防冰系统。
尾桨有4片金属桨叶,位于尾斜梁右侧。尾斜梁起垂直尾面的作用。平尾位于尾梁后部,其安装角可调。
短翼机身上装有悬臂式短翼,位于主起落架撑杆上方。前飞时,短翼可使旋翼卸载达总升力的20%。在执行消防和起重任务时,短翼可以拆除。
机身普通全金属半硬壳式短舱和尾梁式结构。
着陆装置不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一个可转向的双轮前起落架,两个主起落架为单轮式。主起落架装有双腔(高压腔和低压腔)油—气减震支柱。两个减震支柱的高压腔通过带有弹簧阻尼器的系统相互连通,以吸收起落架的振动,从而消除地面共振。主机轮尺寸为1325480毫米,前机轮尺寸为720310毫米。主机轮有刹车装置,尾梁末端的下面装有小的尾撑,以防尾部触地。
动力装置两台4101千瓦(5576轴马力)的Д—25B(TB—2BM)涡轮轴发动机,并排装在机身顶棚上部旋翼轴前。有11个内部油箱,其总载油量为6315千克;机身两侧有两个外挂油箱,其总载油量为3490千克;必要时,在座舱内可以增设两上辅助油箱,其载油量为3490千克。备有自动油量控制系统,必要时也可以由驾驶员手动控制。
为便于维护,发动机整流罩的侧壁板可以通过液压作动筒打开或关闭。打开时可以作为检查和维护发动机及旋翼桨毂的工作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