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黑岩小说网】地址:hyxs2.com
火器
中国古代火器
火器最早出现在唐代,北宋时,有了较快的发展。公元969年兵部令史冯继升进献火箭法。这种火箭在箭头扎有火药包,安上引线,作战时,点燃引线,将火箭射出,这是中国最原始的火药火箭。宋仁宗时火器有10多种,其中有“毒药烟球”,临敌时将其点燃,抛向敌方,使敌人中毒,口鼻流血。公元1132年,德安知府陈规发明竹制管形火器,内装火药。能喷火焰,这是管形火器的开端。公元1259年,有人在一种名叫“突火枪”中装上“子窠”,借火药力量发射出,杀伤敌人。到了元朝,金属制成的火器逐渐增多,现藏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元至顺3年(1332年)的铜火铳(炮),过去以为是世界上已经发现最早的金属火器,它比欧洲现存的最早火器约早半个世纪。
1989年武威出土一尊西夏铜炮,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把金属管形火器的铸造历史又提前了一个多世纪。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铜火炮。
这尊铜炮长100厘米,重1085公斤。据认为,武威西夏铜炮的出土。纠正了明史“古所谓炮,皆以机发石,攻全蔡州城,始用火器”的记载。炮内遗存的01公斤火药和一枚直径约8厘米的铁弹丸,也是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用于火器上的火药和铁弹丸,从而纠正了《辞海》子弹条中的结论。
明中叶以后,出现了空心的爆炸弹。这比以前实心弹更具有杀伤力。后来。改进炮身和炮弹,制成更加轻便的铁棒雷飞炮。明朝制造的水雷,其中有水底龙王炮用熟铁打造,内装炸药,安放引燃,并根据距敌船远近,调整引火长短、点燃引火后,放在皮囊内,加以密封,载在木板上顺流接近敌船,引火燃尽,炮从水中爆炸。明朝的火箭也很先进,如火龙出水,飞空砂筒等,都是多级火箭,可以射出300~500米。明朝还发明了能喷火的喷筒类火器、能使敌人中毒的毒气弹,类似现代定时炸弹的“慢炮”等等,在火器制造技术上有很大的贡献。
明代的石炮和陷马陶筒
石炮,明时也称威远石炮,是设在地上或地下的一种爆炸性武器,属障碍器材一类,可用于杀伤敌军人马。
石炮用石雕凿而成。其构造主要有炮身、装药膛和发火装置3部分。炮身一般长约87厘米,宽约47厘米;炮口长约46厘米,口径约12厘米,炮膛内直径略大于此。可装火药2斤。小石子100枚。装药时用药斗计量。用一大石弹塞住炮口。药膛与发火装置之间有火眼安火药引线连结。再用纸、麻、布、黄腊等封固。守城时。置于城下敌人易接近之处。野战时,置于敌人必经之要道。用乱石或其他物堆满进行伪装。使长绳拉发,一发一炮,威力极大。明《武备志》有“敌将至数里之外,当预安走线,一发一炮”。炸打横亘数里的记载。
陷马陶筒主要由陶筒和铁蒺藜两部分组成。可用做专门杀伤敌军战马用的一种有效武器。这是目前新发现的一种障碍性武器。
陷马陶筒将铁蒺藜放置于陶筒内进行伪装,因而较前有所发展和改进。陶筒为泥质轮制,高30厘米,直径为20厘米,厚07厘米。无底、有盖。其特点是陶胎薄而易碎。承受力大于人的踩压力,而小于马的踩压力。此类武器多理于长城或墩堡外侧的山坡边沿处——一旦踩中,必扎蹄心,致使敌于人仰马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