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编中已经提到过的有关第二编的内容 (第1/5页)
天才一秒记住【黑岩小说网】地址:hyxs2.com
第一章
第一编中已经提到过的有关第二编的内容
首先,汉文“柘”、“蔗”以及后来的“甘蔗”二字的种种不同的写法,还有“诸蔗”、“蔗”、“都蔗”的种种不同的写法,都告诉我们,不管中国是不是甘蔗的原生地,它的名称却极像是外来语的音译。这个问题,以前一些学者也曾提出来过;但一直没有大家都承认的结论。我自己认为它是外来语,确实的证据也还没能拿到手。但是,我相信,这个问题将来能够解决的。
第三章石蜜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除了“石蜜”这个词儿以外,还有“西极(国)石蜜”,顾名思义,这一定是从外国(西边的国家)输入的,已无可置疑。
第四章蔗糖的制造在中国始于何时
蔗糖的制造,主要是中国人的发明。其中也极可能受到外来的影响。
第五章唐代的甘蔗种植和制糖术
这一章里面,涉外的地方颇多。首先是在所谓“正史”中就有,《新唐书》和《旧唐书》里面都有关于印度、康国、波斯国等国关于熬糖或石蜜的记载。最著名的记载是《新唐书》卷二二一上,“摩揭陀”中关于唐太宗遣使到印度取熬糖法。康国和波斯也值得注意。
在“本草和医书”这一节中,苏敬(恭)的《新修本草》值得注意。书中有几句话很重要:“沙糖,蜀地、西戎、江东并有之。笮甘蔗汁煎成紫色。”郑虔的《胡本草》和李珣(祖籍波斯人)的《海药本草》,两书已佚,但当时所谓“胡”和“海”,都指的是“外国的”,估计其中讲的都是外国药物。
《本草》之外,还有医书。唐代医书中有外国成分,特别是印度。印度眼科当时很有水平。中国著名诗人有多首关于印度眼科医生治白内障的诗。王焘的《外台秘要》中,印度成分比较多。卷二一讲治眼病的药,有“天竺经论眼序”,说明是从印度来的。
敦煌残卷中P.3303号有一段印度制糖传入中国的记载。虽简短,然而却是中印文化交流史和中国制糖史上的一件十分重要的文字。为什么竟写在佛教卷子的后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说不定能出现惊人的结果。
《一切经音义》当然与佛经和印度有关。至于僧传和《大唐西域记》更是直接讲到印度,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唐大和上东征传》讲的是鉴真,他东渡时曾携带石蜜和蔗糖。
在中外游记中,杜环的《经行记》有特殊意义。杜环讲到,“(大食)刻石蜜为庐舍”。阿拉伯和波斯人的游记,数量极大,记载较为翔实,法国以及欧美其他国家的学者,进行过一些研究,翻译过一些书,但远远不够。《中国印度见闻录》中讲到南洋的朗迦婆鲁斯(狼牙修)产甘蔗。至于《梵语千字文》等书讲到糖、蔗、石蜜等的梵文原文,对我们帮助更大。《酉阳杂俎》中讲到印度“甘蔗汁”。
在《唐代的甘蔗种植和制糖术》这一章第(四)段中,我有几句类似总结的话:“笼统地说,唐代在蔗和糖两个方面的外来影响主要来自印度、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国家)和印度支那半岛。”
第六章宋代的甘蔗种植和制糖霜术(辽金附)
宋代牵涉到外国的地方比唐代还要多。
在正史中,《宋史》卷九〇,《志》第四十三《地理志》六,“广南东路,广州”这一段中,贡品里有“糖霜”。我怀疑,这不是四川遂宁的糖霜,而是舶来品。《宋史》卷四八七至四九〇《外国传》中讲到占城、三佛齐、阇婆(Java)、大食等国。三佛齐国和大食的贡品中都有“白沙糖”,这个名词儿值得注意。这个问题我在下面第九章“白糖问题”专门加以讨论。
在《宋会要辑稿》中,有许多关于外国的记载,有的地方我期望找到“甘蔗”或“糖”,但都没有。有几个地方,比如大食和蒲端等,讲到白沙糖。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十九世纪女裁缝》《我在山中立地成仙》《一个俗人的诸天影视之旅》《这个武神太极端了》《洞中避难所》【搞笑小说网】【新铅笔小说】《坏了,被蛇蝎美人捡漏了》《我跟他不熟》《公路求生,神级宝箱开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