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戴”总结儒家精髓
继董仲舒之后,西汉时期儒者对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有突出贡献的,当属戴德、戴圣叔侄两人,后世称之为“二戴”。
戴德,汉代礼貌学家,今文礼学“大戴学”的开创者。世称“大戴”。戴氏原为春秋时子姓,宋戴公后裔,传至戴德,世居魏郡斥丘,即现在的成安县北乡义村。
戴圣,西汉时期梁国睢阳,即现在的河南省商丘市。西汉时期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世称“小戴”。
戴德、戴圣叔侄相遇,带有极大的偶然性。正是冥冥之中的巧遇,加上此后的共同努力,才使他们得以总结概括前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实践,使之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是在西汉元帝时,有一次,著名礼学家戴德回家过年,按传统风俗,腊月三十午后,各家都要去祖茔请祖先回家供奉。戴德来到坟地后,发现每个坟前都有烧纸的灰烬,石供桌旁有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抱头和衣而眠,就赶忙唤醒孩子问话。
小孩醒来看到眼前站着一位官吏,赶紧起来施礼。戴德问道:“你不在家过年,为何睡在这里?”
“奉家母之命,来此祭祖,因赶路疲劳,想稍歇一会儿再走,不觉就睡着了。”小孩答道。
“你祭哪家之祖?你父亲叫什么名字?”戴德又问。
“我祭戴氏家祖,先父名讳戴行。”小孩指着坟茔说。
戴德一听是兄长之子,真是又惊又喜,忙说:“孩子,我是你的叔叔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