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黑岩小说网】地址:hyxs2.com
第四章著名文学家的故事2
汤显祖
生于公元1550年,卒于公元1616年。中国明代戏曲作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今属江西)人。汤显祖出身于书香门第,12岁时即已显出非凡的文学才华,21岁中举。曾多次参加进士考试,因拒绝首相张居正的延揽而落选。直至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始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等职。汤显祖对明朝的社会现实有较清醒的认识,他一生蔑视封建权贵,常得罪名人,拒绝与当时执掌朝政权贵周旋。万历十九年上《论辅臣科臣疏》,因抨击朝政,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回家,自建玉茗堂,专心从事戏曲创作。
汤显祖在古文诗词上有很高深的修养,他的古文长于议论,颇有“好辩”特色。他的书信写得很富感情,文笔流利,为后人所推崇。他还长于史学,修订过《宋史》,惜未完稿。
汤显祖的主要创作成就在戏曲方面,代表作是《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它和《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牡丹亭》情节取白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但与话本相比,《牡丹亭》不仅在情节和描写上作了较大改动,而且主题思想有极大的提高,表现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生活的追求,显示了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对青年一代婚姻自由的束缚。此剧在艺术上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让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这样浪漫主义的写法,使此剧别具一格。《牡丹亭》文词以典雅著称,剧中的《惊梦》的几支曲子一向为人称道,《牡丹亭》有着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牡丹亭》问世后,盛行一时,使许多人为之倾倒。
《紫钗记》是由汤显祖28岁时作的第一部传奇《紫箫记》改写而成。男女主角李益和霍小玉明显来自唐代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但情节略有不同。
《邯郸记》是根据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改编。《南柯记》本事根据唐代李公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改编。汤显祖的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牡丹亭》中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影响更为深远,从清代的《红楼梦》中也可看出这种影响。汤显祖在艺术思想上重性灵反对复古摹拟,重内容反对格律束缚,为“临川派”的领袖,他还留下两千两百多首诗歌和文赋。
蒲松龄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1640年~1715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省淄川县(今山东淄博)人,清代杰出小说家,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声誉。蒲松龄自幼聪慧好学,十九岁参加科举考试,县、府、道三考皆第一,名闻乡里,他热衷功名,但后来却科场不利,直到七十一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曾给宝应县知县孙蕙做了数年幕宾,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官宦人家做塾师,前后将近四十年。他将自己的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反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思考,倾注于笔端,集成《聊斋》一书。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十三卷,四百余篇;诗集六卷,一千余首;词一卷,一百余阕;戏本三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十四种(《墙头记》、《姑娘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计近二百万言。
《聊斋志异》取材广泛,想像非富,虽然情节曲折多变,但它叙次周密、构思奇妙,且意境瑰丽,“用传奇法,而以志怪”,艺术风格独特。
《聊斋志异》中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十分成功。它谈鬼说狐,写仙描神,百幻并作,无奇不有,展示出一个个神奇莫测的迷人境界。这些想象,大大增强了故事情节的感染力。
《聊斋志异》的语言很有特色。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古代的文学语言,同时又大量提炼和融会进了当时的方言俗语,从而形成了一种既典雅俏丽又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无论是抒情写景,还是叙事状物,都绘声绘色,多彩多姿。显出深厚的文化功底。人物语言雅中有俗,俗中见雅,雅俗结合,更生动活脱,谐谑有趣。只是古语过多,增加了读者的困难。至于书中短篇,文字虽不似长篇出色,然叙事简洁明快、下笔文雅、清新,使读者百看不厌。
《聊斋志异》约包括500篇小说。它的故事来源也非常广泛,或出自作者的亲身见闻和离奇的想象,或借鉴于过去的题材,或采启民间传说,或为作者自己的虚构。有些故事,虽有模拟的痕迹,但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生活经验,推陈出新,使这些故事的内容更加丰满。
《聊斋志异》一书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作品。政治腐败、官贪吏虐、豪强横行、生灵涂炭,都在《聊斋志异》中有所反映,揭示了人民痛苦生活的原因主要来自贪官污吏。
《聊斋志异》在暴露统治阶级贪暴不仁的同时,还写出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其中有“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席方平(《席方平》);有最终变成猛虎,咬死仇人的向杲(《向杲》);有直人阴间、杀死两吏卒的王鼎(《伍秋月》)这些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在激发被压迫者的斗争意识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聊斋志异》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揭露了科举考试的种种弊端。蒲松龄才华过人却名落孙山,他对科场的黑暗、试官的昏聩、士子的心理等都非常熟悉,所以写起来能切中要害,力透纸背。通过一些梦幻的境界,作者嘲笑了那些醉心功名利禄的士子。与这些醉心于科举的士子相对照,书中还写了一些不肯“易面目图荣显”的人物。如《贾奉雉》中“才名冠一时”的贾奉雉,屡试不中,终于“遁迹山丘”,弃家出走。还有《三生》中的兴于唐、《素秋》中的俞慎和俞士忱等,他们都有真才实学,却“困于名场”,“怀才不遇”。作者给予他们极大的同情。
描写爱情婚姻的故事,在《聊斋志异》中数量最多。有的是人和人的恋爱,有的是人和狐鬼精灵的恋爱。一些叙述青年男女真诚相爱、自由结合的故事,写得十分动人。如《青凤》写耿去病与狐女青凤相爱,对青凤感情恳挚;青凤也不畏礼教闺训,爱慕耿生,终于获得幸福结局。在封建礼教盛行的年代里,作者借此表达了广大青年男女对真正爱情的向往和憧憬。
在爱情主题作品中,作者塑造了许多“情痴”、“情种”的形象,刻画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专一,描写了他们以“知己之爱”为基础的爱情生活。《连城》写乔生与连城相爱,遭到连父的阻挠,连城含恨而死,乔生也一痛而绝,二人在阴间相会。还魂前,他们惟恐再发生变故,便先结为夫妻。
《聊斋志异》中还有一部分作品抨击了浅薄的社会风气,歌颂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如《镜听》写“贫穷则父母不子”的人情世态,《罗刹海市》写“颠倒妍媸,变乱黑白”的社会恶习。《聊斋志异》中还有其他一些含义深刻的篇章,有的故事颂扬女子超人的才智,如《颜氏》、《狐谐》和《仙人岛》等;有的故事描写儿童的胆量和智谋,如《贾儿》等;有的写了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如《偷桃》、《口技》等;有的则富有寓言意味,能够启发读者领悟某些生活道理,如《画皮》、《黑兽》、《禽侠》、《狼三则》、《大鼠》、《螳螂捕蛇》等。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男主怀了我的崽》《汉风烈烈起南洋》《华娱之2000》《仙工开物》《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我以机缘觅长生》《守陵娘子山食纪》《领主又红名了》《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大蓝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