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央正式号召上山下乡 第18章毛泽东提倡年轻人到农村 (第1/2页)
四、中央正式号召上山下乡第18章毛泽东提倡年轻人到农村
毛泽东对《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的按语写道:“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赵耘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切菜、拌饲料、刷猪槽、清圈,一直忙到太阳落。
董加耕在升学志愿书上写了“回乡务农,立志耕耘”8个字,并把名字改为“董加耕”。
1955年9月至12月,毛泽东正在主持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
在书中,毛泽东对《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写下这样的按语:
这也是一篇好文章,可作各地参考。其中提到组织中学生和高小毕业生参加合作化的工作,值得注意。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原来,在1955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七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召开期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廖鲁言,看到一本河南省许昌地委农村工作部办的《互助合作》期刊,其中有一篇《郏县大李庄乡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的文章。这篇文章介绍了河南郏县大李庄乡,组织一批中学和高小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合作化工作的情况。廖鲁言就把这篇文章呈送给毛泽东阅览。
毛泽东看了这篇文章,非常高兴,特别对文中的其中一段话特别感兴趣:
全乡贫农和下中农里面,有7个没有升学的中学生和25个高小毕业生,把两个中学生分配到老社,其余的全部分配到7个“架子社”去,以便解决会计和记工员不够的困难。
毛泽东就在这篇文章上写了按语。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