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明,张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黑岩小说网hyxs2.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说不尽的陶渊明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其诗平淡自然,意境幽远,被钟嵘《诗品》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对后人影响深远,模仿者甚众,“拟陶”、“和陶”诗不下千首。由于他一生多隐逸于山林,与乡民野老为邻,绝少过问政事,故史书中关于他的资料极少,从而为我们研究其生平蒙上了一层迷雾。

陶渊明祖先之谜

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军功显赫,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陶渊明是否为其子孙,历来颇有争议。传统的观点认为他是陶侃的曾孙,因有正史为证,如:《晋书·隐逸》:“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宋书·隐逸》:“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又《南史·隐逸》:“陶潜,字渊明,或云字深明,名元亮。寻阳柴桑人,晋大司马侃之曾孙也。”史书的众口一词,似已确定二人的血缘关系,其实并非如此。《晋书·陶侃传》载陶侃有子17人,位显者有洪、瞻、夏、琦、旗、斌、称、范、岱9子,像陶斌为六品的尚书郎,官职低微都可以上史书,而陶渊明的祖父陶茂,官至武昌太守,为五品地方大员,却不能够名垂青史,的确使人费解。因此,有人提出陶茂不是陶侃之子,陶渊明是借攀附陶侃提高自己的出身门第。这在极重门阀观念的魏晋时期十分重要,没有一个显赫的先祖,会被人们视为“寒族”,受到众人歧视。但陶渊明的“认宗归祖”不甚高明,露了马脚。引起了史书记载的前后牾。

有人提反对意见,以九江彭泽县文化馆收集到的《陶氏宗谱》为证。谱序中提到陶侃有17个儿子,与《晋书》略有不同的是,17人中并无“陶称”而有“陶茂”。陶茂是陶侃第七子,字梅九,娶朱氏,任武昌太守。和《晋书·隐逸》中记载相同。至于同为该书的《陶侃传》为何没有陶茂,我们可以认定属于漏载。《晋书》由唐初房玄龄等编辑,距陶渊明生活时期已有200多年历史,难免会出现史实纰漏错误。

漏载也不至于将如此重要人物略去,陶洪、陶琦、陶斌等人,事迹虽寥寥数语,但终究在《晋书》上挂了个名,而陶茂身居武昌太守,应有些政绩,却未留名青史,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那只有一种可能,即《晋书》的编者不承认陶茂是陶侃之子。对于《陶氏宗谱》,因古人有认“名人”作先祖的不良风俗,其真实性值得怀疑。而宗谱与《晋书》的相异之处也正说明了修谱人据史书编伪谱的可能,即略去“陶称”,而加上“陶茂”,如此才能名正言顺地攀附上陶侃、陶渊明这两个名人先祖。

陶渊明到底是不是陶侃的曾孙,看来在未发现新的资料之前,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陶渊明族源之谜

最早论及陶渊明是奚族人的是著名学者陈寅恪,他在《魏书·司马睿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中指出:“江左名人如陶侃及陶渊明亦出于奚族。”他的论据是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篇》的记载。庾亮有求于陶侃却不敢见他,温峤劝庾亮说:“奚狗我所悉,卿但见之,必无忧也。”倘若陶侃不是奚族人,温峤怎会平白无故地骂其为“奚狗”呢?

奚族,又作溪族或族,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之一。东晋、南朝时期,居住于今江西、湖南、两广等地。因其多为宗族集聚而穴居于山中,故又称“奚洞”。奚人在当时是极被汉人所轻视的,言其“形如惊獐,言事嵝厉,声音骇人,惟堪驱鸡”。而《晋书·陶侃传》说侃“望非世族,俗异诸华”,其子孙也异常残暴,不近人情。将二者联系起来看,陶侃似乎不是汉族人,而颇类奚族人。又陶侃原本不是浔阳柴桑人,而是西晋灭吴国后由鄱阳(今江西波阳县)迁家至浔阳(今江西九江市)的。鄱阳正是奚族的聚居地,奚人以勇猛善战著称,将其迁徙于交通便利的浔阳,是便于西晋统治者控制利用。陶侃也是这次大迁移中的一员,是迫于无奈的背井离乡。

大多数人并不同意陶渊明是“奚人”的观点,认为他应是汉族人。首先,温峤骂陶侃为“奚狗”,犹如古代北方人称南方人为蛮子,并不是固定的一个少数民族称谓。其次,奚族人多与汉族人杂居相处,久居其地的汉族人受其影响,难免被异俗所熏染,故而陶侃被南渡的北方士人讥为“望非世族,俗异诸华”。再次,陶侃家族虽然出过一些凶暴之徒,但也不乏淡泊温和的性情中人,如陶淡(陶侃之孙,其父为陶夏)好服食养性,隐于山林,与陶渊明有近似的志趣爱好。

其实,陶渊明早在《命子》诗中就明确指出其先世“爰自陶唐”,并从传说中的陶唐氏一直写到他父亲这一代。凡是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人,他几乎都一个不漏地写出来了,其目的是显示陶门昔日的荣耀,证明自己出身不是“望非世族”,而是有案可稽的名门望族。但是持反对意见者认为陶渊明在撒谎,整个魏晋南朝时期都是极其注重家族出身的,他为了避免时人对异族的歧视,才违心地拉来陶唐氏作其远祖,借以抬高门第。假如陶氏果真是汉族人,他的曾祖陶侃怎会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封为长沙郡公,仍然受到同僚轻视而甘愿去职回家呢?陶渊明一生郁郁不得志,是否也与其出身异族有一定关系呢?看来,陶渊明的民族属性还真一时难以断定。但这已不很重要,无论他是汉人还是奚人,都不影响我们对其人格和诗文的评定,他永远都是我们尊崇的伟大诗人。

陶渊明故里之谜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其他小说推荐阅读 More+
仙工开物

仙工开物

蛊真人
火山中,先贤大能遗留的机关仙宫,渴望着后继者。母亲舍命争取,获得仙宫宝印,临终托付宁拙。我佛心魔印!渡己为佛,渡人成魔。掌印者,轻刻心印,驭机关若羽。众人御之,神疲意重;宁拙则以一纵万,轻盈若舞。宁拙:“娘,孩儿一定不负您的嘱托,取得那仙宫!”正是:仙偶通灵秘,工巧合至理。开宇出新境,物华与天齐。古钟传法度,月下舞清辉。真身具万象,人间谁与敌!
其他 连载 59万字
当维修工的日子

当维修工的日子

带刀
中年男人做了物业维修工,开始了他充满正能量的打工生涯…
其他 连载 90万字
怀娇

怀娇

白糖三两
被誉为世家望族之首的魏氏声名显赫,嫡长子魏玠品行高洁,超尘脱俗,是人称白璧无瑕的谪仙,也是士族培养后辈时的楷模。直到来了一位旁支所出的表姑娘,生得一副祸水模样,时常扭着曼妙腰肢从魏玠身前路过,秋水似的眸子频频落在他身上。这样明晃晃的勾引,魏府上下早就看不下去了,好在魏玠是端方君子,对此只视而不见,不曾有过半分动摇。薛鹂年幼时曾被人相救,此后便倾慕那人多年,只是她出身低微,自然要使尽浑身解数向上爬,
其他 全本 56万字
怎敌她软玉温香

怎敌她软玉温香

鱼山醉
提起乔沅,上京诸人无不羡慕她的好命。出生钟鸣鼎食之家,才貌都是拔尖儿,嫁的男人是大霁最有权势的侯爷,眼见一辈子都要在锦绣窝里打滚。乔沅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她做了个梦。梦里她被下降头似的爱上了一个野男人,抛夫弃子,为他洗手作羹汤,结果还被抛弃,最后在一个大冬天投了湖。梦的结尾,一个看不清面容的女人站在她的坟茔前,怜悯道:“夫人,你放心去吧,我会替你照顾好侯爷。至于小少爷,我找了一户人家,虽然以后不再
其他 全本 40万字
和男主同归于尽后

和男主同归于尽后

画七
奇幻预收薛妤少时身份尊贵,是邺都捧在掌心的小公主,后来,她在六界审判台诸多死囚中,一眼挑中了奄奄一息,全身仙骨被剔除的松珩。谁也想不到,那位被小公主随手一指,手脚筋齐断,连站都站不起来的少年,后面能咬着牙,吞着血,凭借着手中的剑,一步步往上爬,王侯、道君、宗主,直至登顶仙界君主之位。薛妤总认为,人心就算是块石头,也能捂热。她数千年如一日地捂着松珩这块石头,结果没等到他半点温情,反而等来了他带兵踏平
其他 连载 99万字
九章吉

九章吉

明月珰
公主之女长孙吉。喝茶只喝一年产几斤的大红袍。穿衣不能带刺绣,内衣必须要云棉,鞋上必须缀宝石。住在京城四大名园之一的宁园。出行马车足有别人家堂屋大。虽然貌美,但实在身娇病弱。她娘亲晋阳公主毕生的心愿就是能把这个麻烦精女儿嫁出去。六元之才陆行。什么茶都喝,什么水都行。衣服常年磨损袖口。住在京城东阳坊,堂屋也就华宁县主的马车大。出行得去租赁马匹或者毛驴。虽然有才,但实在穷酸。他对自己未来的另一半要求很高
其他 全本 10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