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黑岩小说网】地址:hyxs2.com
最好的东西是得不到的东西。再好的东西一旦得到,就感到不是原来预想的那么美好了。
上了频阳高中的我正是这种体验。虽然如愿以偿地上了高中,虽
然还被选为班团支部书记,虽然高中一年级就有六个班,校园有初中学校的三四个大,但是我仍然觉得不是我要的东西,仍然不满足。
1974年中国教育是最为混乱的时期。我所在的这个农村的高中就发生了许多啼笑皆非的事情。
刚开学一个月还可以,大家认认真真学习。原来初中同学中只有唐金英一人和我是一个班,国为、焕义、郭雪红等都分到其他班了。
时间不长就有“反潮流”大字报贴了出来。一切又乱了。各班分了学工组、学农组、学医组、文艺组等等,每天老师给不同的“组”上不同的课。劳动课成了家常便饭,原因是参加生产劳动是最好的教育。
我们四班的班主任董春英老师恰好是前两级三班的班主任。当年轰动全省、影响全国(当时关于我校“反潮流”的报道曾在秦汉日报登载)的“反潮流”英雄就出在这个班,作为“反潮流”英雄的对立面就是董老师。送走了“英雄”的班级,迎来我们高七五届学生。学校又安排董老师给我们高一四班当班主任了。而我们班上就有“反潮流”英雄的同胞妹妹。这种戏剧性巧合是人为呢,还是天意?我到现在也不明白。我们毕业以后只听说,教音乐的张老师好像是学校革委会委员,在分班时把漂亮的女生全分到他们班上。
不过董老师对我应该有知遇之恩,在我们开学第一天,他就指定我为班级临时负责人,我当时纳闷了很长时间。后来听说他提前看了我
们全班52名同学的档案,对我初中连续两年考试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名印象深刻。但我和我们四班却因为他的原因吃了多少苦,生了多少气,同时也为我们因此得到锻炼、没有沉沦而感到自豪。
一个班的班主任在学校的地位直接影响这个班级在学校的境况。一个黑斑头(头,农村读s)的班主任所带的班在当年所能得到的“好处”就是有更多的劳动机会。由于我们班的同学既长得不漂亮,又没有什么特长,所以全班分为“学农组”,学农首先就是要学会生产劳动嘛。
虽然在如何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的会议上,各个教师能都慷慨陈词,大发议论。但在具体分配劳动任务时,各个班主任会以各种理由尽量减少自己所带班级的劳动任务。当然我们不能“以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以为这样的班主任是为了逃避“学生劳
动班主任要跟着”的职责。第一次给我们班级分配的打胡基任务是4000页,而其他班级是3000页。更不可思议的是张淼老师所带的高一三班、过皆韩老师所带的高一一班因为要筹备给全校学生辅导《哥达纲领批判》而没有打胡基的任务。
董老师给我们传达了学校的决定。然后对我说了句:“你们看咋办吧?”就走了。我和班长黄兴仁商量,先开班团干部会议,商量如何完成任务。
团支部五个委员,班委会成员也是五个。十个人拿了凳子,在教室东墙外的绒仙花树下开会。绒仙花有一个特点就是白天叶子张开,晚上合到一块,所以也叫“含羞树”。此时绒仙花才开,香气四溢,我们尽
力吸着芬芳的空气几乎忘了开会。
在大家催促下,我说:“劳动任务是4000页胡基,我们四个组,每个组1000页,所以以组为单位安排劳动工具。一个组两副打胡基的石块
和模子,男生主要打胡基,女生供土,一定要注意安全。对了今天就要把土先闷(mēn)湿。我家有石块、石锤①,有模子,我拿一副。会完了
①石锤:打胡基的工具,由一个圆形的石锤安上木立柱,立柱上边连接把手。用它将模子中的虚土砸压密实,完成打胡基的工序。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