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造枪洞子沟夜摸敌哨兵 (第1/2页)
正宁县三嘉墟是王九九游击队活动的重点区域。该堀位于正宁县的南部,南靠陕西旬邑,东接子午岭,依山旁水,沟壑纵横。这里,国民党军队分布稀散,兵力微弱,除了几个保甲外,几乎再没有什么力量。当地群众又比较好,是组织开辟根据地的好地方。
起初,群众不敢相信他们,当他说明了情况,老乡们听说他是刘志丹派来的红军时,就都热情起来了,又是让住处,又是叫吃饭,从此把他当亲人一样对待。那些年轻人就更不用说了,整天和他闹的很热火。过了一段时间,就有张彦兴、梁秉德、高士奎、刘富奎好几个青年报名参加了游击队。再加上赵铁娃随二十六军南下渭南失败后,也回到了家乡三嘉振。他也奉命在家乡组建游击队。王九九便和赵铁娃、唐致祥成为最亲密的战友。
那时武器弹药非常缺乏,游击队刚成立起来时,摆在面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枪。手中仅有的几件武器,除了一把只能装一发子弹的“折腰子”手枪,其余全是从老百姓家里搜罗来的几杆生了锈的长矛和破旧不堪的马刀,另外还有一柄冷兵器时期遗传下来的春秋大刀。“没有枪怎么打仗?”队员们天天吵着要求上级领导向部队发枪。王九九向大家讲:“现在正规部队里枪也不够,还有扛长矛大刀的哩。”
赵铁娃说:“我和九九都在正规部队干过,枪支弹药哪里来?都是从敌人手里去夺。今天夺一支,明天夺一支,走自己武装自己的道路。
这些话提醒了大家。经过商量,大家决定白天分头化装侦察,夜间出发,先搞敌人的哨兵夺枪。
一天,王九九和队员刘富奎化装成赶集的老百姓,担了两担柴到寺村镇去卖,一边卖柴一边侦察敌情。这天,寺村镇集市人很多。他俩把柴放下,不大一会儿工夫就卖了。他俩扛着扁担,混在人群中,来到城门口。一看敌人戒备森严,内外站着几道岗。城头上有哨兵来回走动,刺刀在日光下闪着寒光。城墙上的碉堡内有机枪头伸出枪眼,似乎一有情况,马上就血染街道,气氛显得格外紧张。王九九寻思:在这种环境中,即使夜间来,也难以下手,不要说现在是白天。他拉了一下刘富奎,又转到城东南面湫池沟的路岔上。那里有个岗楼,他俩走到近处一看,随即遭到哨兵的呵斥:“看啥,往远的滚!
王九九平静地说:“走路赶集的。”他俩侦察过后便顺着来路返回。当他们走到湫池沟村畔时,迎面来了一个人。王九九近前一看,原来是他的一个亲戚。二人相见,又惊又喜。他拉住王九九的手问道:“你啥时回来的?”又说,“你胆大得很,还敢青天白日上街赶集。他们在报纸上把你都通缉了,保安团到处寻着捉你。你今日竟跑到人家眼皮底下来了!”
王九九开玩笑说:“怕什么,我已将这条命交给老天爷了!
临别时,亲戚再三叮咛王九九要多加小心。
王九九小声问道:“你知道街口岗楼上的人,晚上站岗是在下面还是在上面?”
那亲戚说:“白天只在岗楼顶上站一个岗,一到晚上,在回村的路上还加着一个游动哨,离岗楼约有二三十步远。”问明了这些情况,他俩又回到了三嘉墟。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