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新的宪法 (第1/7页)
●周恩来指出:“为了适应新时期国家的任务,就必须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定期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二十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起草委员会。
●1953年12月27日晚,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率领宪法起草小组乘坐专列驶出北京站,向杭州急驰而去。
●起草新的宪法
共和国故事・立国之本为召开全国人大争取国际支持
1952年10月,一架苏制伊尔-4型客机降落在莫斯科机场。飞机停稳后,刘少奇率领中国共产党中央代表团走出机舱。代表团成员有饶漱石、陈毅、李富春、王稼祥、刘长胜。
在机场,刘少奇一行受到了苏联政府官员的热烈欢迎。在亲切地握手和热烈地拥抱后,刘少奇等人乘车前往宾馆下榻。
此次访苏,刘少奇是以中国共产党中央代表团团长的名义参加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
1952年10月,苏联共产党要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邀请中国共产党参加。
于是,中共中央决定,由刘少奇率领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出席苏共十九大。
另外,刘少奇还受毛泽东的委托,将就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向斯大林征求意见。
从国内出发之前,毛泽东要刘少奇就中国共产党准备实行的几项大政策,包括社会主义改造、全民选举、制定宪法、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当面同斯大林交换意见。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向社会主义过渡。
在访苏期间,刘少奇受到了热情地接待。
在列席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在45个应邀出席大会的兄弟党代表团当中,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最引人注目。
刘少奇作为团长,同匈牙利共产党总书记拉科西一起,被安排在主席台来宾席的第一排。
大会开幕后的第3天,刘少奇在大会上致词并宣读中共中央的祝词。
苏联官员很热情,但斯大林一直没有抽出时间与刘少奇会面。
刘少奇知道,他此行的最重要任务还没有完成,国内还在等他的消息。
苏共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斯大林从克里姆林宫打电话向刘少奇表示问候。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