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偃在国都商丘王宫中举行酒宴,庆祝平叛顺利。在宋王偃的一生中,有两次这样的经历。第一次,他是进攻者,对兄长宋君剔成国君之位发起冲锋。第二次,他是守护者,守住自己的国君之位。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宋王偃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如今,内乱已除。虽没有抓到叛乱的太子拔,但,宋王偃用杀的方式,震慑了一切反对者。宋王偃要趁着诸侯的注意力在秦国,加紧时间壮大宋国的国力。一旦,天下有变,宋国依旧能够用武力与诸侯争雄。这一刻,宋王偃的雄心壮志又一次在胸腹之中燃烧。他要带领宋国,走向新的台阶。这次内乱风波,也让宋王偃陷入沉思,他端起酒樽面向朝臣问:“诸位,寡人有一问。寡人继位至今,已有四十七年。寡人杀人也不少,但,臣民依旧不害怕。诸位,这是为什么。”

宋王偃话语刚落,宋相唐鞅站了出来,“王上,臣知道。”

“说来听听。”

宋王偃放下酒樽,身体靠后,他看着眼前这位国之重臣。唐鞅有辩论之才,深得宋王偃倚重,正色道:“王上所杀之人,都是有罪。王上只杀有罪的人,没罪的人自然不会害怕。”

宋王偃听后陷入沉思,没有表态。唐鞅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也误认为了解宋王偃,继续道:“王上想让臣民都畏惧,臣,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宋王偃示意对方继续说。唐鞅喝了些酒,已有醉色,又仗着宋王偃的宠信,以及自身的权力,笑着说道:“王上想让臣民都害怕您,就要不管有罪没罪,想杀就杀。如此,臣民天天担惊受怕,自然就会对王上非常害怕。”

“唐鞅,你喝醉了。”

宋王偃神色微变,却很复杂。唐鞅酒意上头,没明白宋王偃话中的意思,叫嚷道:“臣,没喝醉。”

宋王偃本想饶他一命,毕竟,这个人是他的重臣。但,对方头脑清醒,却说出这样的话,已然该杀。宋王偃已经给了他一次机会,结果对方不领情。“来人。”

四名甲士走了进来,顿时,令气氛陷入冰冷。“唐鞅,你说的对。要想臣民害怕寡人,你的方法不错。”

“王上圣明。”

唐鞅闻言,十分高兴。他误认为宋王偃要大开杀戒,一点没有意识到自己处在危险的边缘。“既如此。”

宋王偃扶着额头,“寡人就从你开始,以身试论。”

“王上恕罪。”

唐鞅大祸临头,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下跪磕头求饶,身体瑟瑟发抖。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出主意,却死在了这个主意下。“拉下去,斩了。”

宋王偃大手一挥,四名甲士拖着唐鞅便走。只见,唐鞅求饶的声音,在大殿上回荡。不多时,便听到一声惨叫。一名甲士进来复命,“王上,唐鞅已斩。”

听到唐鞅已死,殿内的大臣神情不一。有的大臣暗自高兴,这唐鞅做了不少坏事,死有余辜。有的大臣感到害怕,唐鞅是国相,是他们的领头人物,这些党羽害怕会成为下一个被处死的对象。“混账东西,身为读书人,竟然说出这样的混账话。”

宋王偃雷霆万钧,喝道:“他要寡人不分罪过,皆杀。这是要寡人当暴君,令国人震怒。唐鞅位居相位,不为寡人分忧也就罢了,还唆使寡人滥杀无辜。此人,该杀。”

宋王偃越想越气,掀翻了面前的案几,桌上的美食,地上到处都是。大臣见状,纷纷跪地请罪。宋王偃胸膛剧烈起伏,见大臣不敢发言,起身离开了大殿。随着,宋王偃的离开,这场酒宴不欢而散。走出殿外,一名老臣对着一人道:“田司寇,今天的事,你怎么看。”

问话的人,曾是宋王偃的老师,被任命为太宰,叫史。所谓太宰,是一种官职,他的职业是掌管国家的文案典籍,用来辅佐国君治理国政。这六种典籍是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宋王偃的弟弟,在宋国文化领域有很强的号召力。“太宰,眼下是宋国的多事之秋,我不便发表意见。”

接话的人,叫田不礼。他曾辅佐赵武灵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也曾参与亡中山、击三胡、插手秦燕两国内政。他也是胡服骑射的实践者,更是目睹了赵国击胡拓疆的壮举。赵武灵王为了更好管理胡疆,封长子章为代安君,封田不礼为代相。可惜,赵武灵王的想法不被赵国宗室等人接受。再加上,胡服骑射令很多人不满。进而,赵国爆发了一场流血的宫廷斗争,被称为沙丘宫变。这场宫变,死了很多人。其中,赵武灵王本人饿死沙丘,三朝老国之重臣肥义死,代安君章被杀。这场宫廷动乱,让赵国国政动荡,死的死,逃的逃,归隐的归隐。楼缓滞留秦国,剧辛逃亡燕国,乐毅奔魏,田不礼亡宋。田不礼来到宋国,他的才识和能力,得到了宋王偃的重用。宋王偃任命他为司寇,负责法律,以及变法图强的事情。眼见,宋国国力刚有点起色,齐国等诸侯伐宋,导致改革成果荡然无存。宋、齐两国爆发了两场战争。一战,宋丢了淮泗之地。再战,丢了平陵。然,宋王偃一点也不怀疑他的能力,依旧将田不礼当为国之重臣。太宰史闻言,也没有为难对方。眼前的宋国,已经不是他熟悉的宋国。宋国是殷商后裔,有先祖的骄傲。武王伐纣,商虽灭。但,殷商子民一直在反抗。武庚敢为先祖发声,攻打周朝。春秋时,宋国也在中原积极发声,差点成为春秋霸主。宋宣公五世之乱后,宋国国力下滑,也是淮泗流域上的强国。及至战国大争时代,宋国的地位一落千丈。宋君剔成在位时,被齐、楚、魏等国欺凌,不敢发声,只能唯唯诺诺。宋国上下,想起先祖的辉煌事迹,都憋了一口气。公子偃用武力驱逐宋君剔成,自立为君。宋君剔继位成为振兴宋国雄风而努力,五国图谋赵国,与赵国结盟对抗诸侯。万乘之国纷纷行王道,宋君偃也高举旗帜,公然称王,成为千乘之国,第一个敢称王,与诸侯争雄的人。是他,重拾了先祖称王,君临天下的荣光。西攻魏,东伐齐,南打楚,灭滕,揍薛,宋国在中原上有很强的发言权。那时的宋国,每个人都充满激情,为国家而努力。然,现在的宋国,已经变了模样。宋王偃在位四十七年,那个充满朝气的男儿,已经垂垂老矣。整个人,也变得多疑。有些人该杀的人,不杀,反而重用。不该杀的人,反而被杀了。如今,以齐国为首的诸侯,多次攻宋,不给宋国喘息的机会。现在,太子拔等人又高举反叛旗帜。今日,宋王偃杀了唐鞅,虽是一件大块人心的事,但,也带来了新的隐患。唐鞅之辈,宋国太多了。外有强敌觊觎,内有反叛。如今的宋国,还有老宋王偃坐镇,尚能维持局面。若是老宋王偃不在了,宋国将不复存在。想到此处,太宰心中多了一点悲凉。他年龄比宋王偃大,或许,能够先走一步,看不到那一日。太宰史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看着风云变化的天空。这时,一滴雨落在了他的额头,顺着他的脸颊落了下来。田不礼忙道:“太宰,天色变了,要下雨了。”

太宰史深深叹了一口气,“宋国的天,也要变了。”

田不礼愣了片刻,说不出话来。他知道,宋国的天,早就变了。这时,来了一名宦者,拦住二人,行礼道:“太宰、司寇,王上有请。”

太宰史、田不礼跟随宦者来到论武殿。两人走进殿内,行礼道:“拜见王上。”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秦时小说家

秦时小说家

偶米粉
(大国记·秦时明月征文金奖作品)这里有天下寥寥、苍生涂涂的纵横家!这里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这里有天下皆白、唯我独黑的墨家!这里有地泽万物、神农不死的农家!这里有其疾如风、其徐如林的兵家!……当然,这里也有我们亘古不衰的小说家!本书群号:122156987,喜欢的来唠唠嗑!
历史 连载 1811万字
抗日之军武系统

抗日之军武系统

最爱吃肉的鱼
《抗日之军武系统》林睿因为替战友当子弹,穿越到了1937年抗日时期,在这个时代他利用系统奖励的武器,杀的日伪军屁滚尿流
历史 连载 329万字
东晋北府一丘八

东晋北府一丘八

指云笑天道1
历史的车轮滚过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中原大地迎来了百年未遇的和平,人们都以为盛世即将来临,可谁都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场汉人永远也不愿面对的千年恶梦。永嘉丧乱,五胡乱华,中原大地,虎狼横行,异族蛮王,率兽食人!北方的汉人,被不停地杀戮,华夏的儿女,在血泊中哀号。不甘为奴的汉人举族南下,在江东之地重建东晋,自祖逖起,百年来汉家军队六出江南,九伐中原,可惜功亏一篑,多少志士,徒望两京兴叹,巍巍青山,何处不
历史 连载 1729万字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紫兰幽幽
历史 连载 1074万字
抗战:从八佰开始

抗战:从八佰开始

痴冬书亦
穿越1937年淞沪战场,正值八佰壮士死守四行仓库,为了中国军人最后的尊严,特种兵赵卫东与八百将士,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儿郎十万军!华夏四万万同胞,岂容小鬼子猖獗!杀鬼子,保家卫国,为了军人的荣裕,为了三千多万罹难的...
历史 连载 747万字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昆吾
【权谋】+【热血】+【争霸】+【杀伐】“朱由检,安心的去吧,你的一切将由我叶轩来继承,从现在起,我就是大明的第十六位皇帝——崇祯,朕在这里立下誓言:你朱由检杀不了的人,我崇祯来杀,你朱由检做不到的事情,我崇祯来做,李自成、张献忠造反?那也要看朕给不给他们机会!建奴屠我中原族人?那朕便屠了建奴,亡其种,灭其族!八大晋商私通建奴,为其耳目?那朕便抄家灭族!文人无知、无能、无耻,叛国投敌,那就杀他个天翻
历史 连载 54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