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运河
早在金朝时,北京就成了国家的首都。元朝时候,称北京为大都,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大都城内每年要消费几百万石粮食。这些粮食大部分是从南方产粮地区征调过来的。为了方便运输,从金朝起,一直是利用天然水道和隋唐以来修建的运河来运粮。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关系,它的终点到不了北京,只能到达北京东面的通州,通州距离京城还有几十里路。这段路程只有陆路可通。陆路运输要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一到雨季,车马难行,沿路要倒毙许多牲口,粮车往往陷在泥中,运粮的人们苦不堪言。因此在金朝时候,统治者就想开凿一条从通州直达京城的运河,解决运粮难的问题。
通州的地势比大都低,因此要开运河,只能从大都引水流往通州。这样,就要在大都城周围找水源。大都城郊最近的天然水道有两条:一条水源从西南而来的凉水河,一条是发源于西北郊外的高梁河。但这两条河水量都很小,难以满足运河的水源需要。大都城往北几十里,有清河和沙河,水量虽然较大,却因地形关系,都自然地流向东南,成为经过通州的温榆河的上源。水量最大的还数大都城西几十里的浑河(今永定河)。金朝时候,曾从京西石景山北面的西麻峪村开了一条运河,把浑河河水引出西山,过燕京城下向东直注入通州城东的白河。但这条运河沉积了浑河水中携带来的大量泥沙,容易淤积。到夏、秋多雨季节,水势很猛,运河容易泛滥。这样,运河对于京城反是一个威胁。开凿之后只过了15年,就因山洪决堤,不得已又把运河的上游填塞了。
然而,陆运耗费实在太大了,统治者始终想着寻求一条合适的水道。这个任务,到郭守敬的时候才得以完成。
郭守敬的开河事业一波三折,经过了多次的失败后,总结经验,最终才解决了这一难题。
郭守敬想到,在大都城的西北,有座玉泉山。玉泉山下迸涌出一股清泉。这股清泉流向东去,并分成南北两支。南面的一支流入瓮(weng)山(今万寿山)以南的瓮山泊(今昆明湖的前身)。又从瓮山泊东流,绕过瓮山,与北面的一支会合,再向东流,成为清河的上源。郭守敬的计划是使进入瓮山泊的这支泉水不再向东,劈开它南面高地的障碍而引它向南,注入高梁河。高梁河的下游原已被金人拦入运河。这样把玉泉山和高梁河的水源引入到金朝时挖通的运河中去,就不会出现泥沙淤积的现象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竞选神明》《绝境黑夜》【武林文学】《我逃了龙傲天他妈妈的婚》《赛博朋克:2075》《买活》《公路求生,神级宝箱开局》《带着超市大逃亡》【新思路小说网】《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黑岩小说网【hyxs2.com】第一时间更新《中国历史名人之七》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