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黑岩小说网】地址:hyxs2.com
王夫之
王夫之(1616——1692),湖南衡阳人,清代著名的哲学家。字而农,号姜斋,官至南明行人司行人,掌传旨,造封册。后受排挤、迫害,化为瑶人,避难湘西。清兵攻入湖南,他与好友管嗣裘举兵抵抗。后返回故乡,隐居著述。他一生坚持反抗民族压迫,坚持民族气节。以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学术创作达40年之久。有《船山遗书》传世。
王夫之的家有个优良传统,就是以祖传《诗经》见长。王夫之的两位叔父在诗歌方面都有一定成就。王夫之从小就受他们影响,接触声韵、对偶这些作诗的基础知识。他的二叔父牧石先生就是他的启蒙老师。
王夫之四岁时就随长兄介之入塾读书了。他的聪明以及对古文化的兴趣令人不敢置信。到七岁时,他就初步通读了文字艰深的十三经。10岁时,他父亲还做了监生,教他学了五经经义。14岁时考中秀才。又过两年,开始致力于诗文。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阅读了《离骚》、汉魏《乐府》、历代诗人的佳作名篇约十万余首。
王夫之少年时代,调皮淘气,时常犯“口过”,惹得父亲不高兴,常常十天半月不理他,直到他内心自觉认错、涕泣改过才给以教训。
不过他父亲教子有方,一经说过,终生不提往事。他从来不对孩子板起面孔,有时把兄弟召集在一起,一面饮酒,一面劝导他们做人要谦逊和气,他允许孩子们有正当的游戏,让他们摆棋对弈等,但不允许学赌博、击球等不好的事。
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王夫之,不仅在经史文学方面打下深厚的基础,而且在为人处事方面也受到感染,同时,少年的王夫之已开始留心政务。
后来,王夫之又去岳麓(lu)读书深造。当时国家的境况越来越坏。为匡扶社稷,挽救国家危亡,王夫之与旷鹏升等组织“行社”。次年又与同乡文之勇。郭凤跹(xian)、管嗣裘等人,仿效东林、复社,成立了一个旨在抨击时弊、评论朝政、议论改革的团体,叫做“匡社”,取“匡时救国”之意。
他们这几个人都是武夷先生的弟子,自幼意气相投。王夫之参加“匡社”的行动,说明他当时已经投入现实的政治生活。
在崇祯壬午科湖广乡试中,王夫之中了第五名举人。这次武昌乡试由直隶华亭人沔阳知州章旷担任分考官,考试结束后,他接见了王夫之这位年轻的考生,谈话中意味深长地将王夫之引为知己,互相勉励。他的才华和见解得到考官的赏识。
没多久李自成入北京,明朝宣告灭亡,王夫之得知消息后,数日不食,作《悲愤诗》一百韵,吟完了就哭,以后每到明王朝覆灭的日子,他都用原韵作《悲愤诗》,寄托他的哀思。从此以后,他开始走上了救国、著述的道路。
清兵占领北京后。王夫之避居于南岳续梦庵。后又亟走湘阴,上书湖北巡抚、司马监军章旷,提出抗敌之策。但章旷却敷衍作答,根本不重视他的建议。次年,清军陷衡阳,父亲王朝聘、兄参之相继病逝。
王夫之隐居于莲花峰顶,一面潜心研究《周易》,一面密切关视着抗清斗争形势的发展。
由于明降将金声桓、李成栋的反清以及何腾蛟部的大举反攻,西南抗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此时,王夫之和匡社成员管嗣裘、南岳僧性翰等,决定募集义师与官兵协同作战,收复家乡失地。经过几个月的奔波,他们终于招集起一支义军,在衡阳起义了。
这支义军的将领是一些缺乏行伍生活经验的书生,战士是一些未经训练的农民,缺乏给养,孤立无援。他们苦撑不到数月,初冬时节就被清军打败了。王夫之同管嗣裘一起不得不直奔南粤,到自身难保的永历皇帝那里暂且避难。
在永历小朝廷内,王夫之就任行人司行人官职。此时的局势虽然异常危急,永历政权的官僚们却依旧争权夺利、党同伐异。内阁王华澄、太监吴国祥结成吴党,排斥异己,贪赃枉法,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王夫之三次上疏,结果适得其反,自己险遭毒手。王夫之“愤激咯血,因求解职”,幸得农民军将领高必正营救,才免遭毒手。
在这种形势下,王夫之只有离开永历朝廷,前往桂林,投奔抗战派将领瞿式耜(si)。不久,王夫之听说母亲病了,从小路回衡阳到家时,母亲已经去世了。后来瞿式殉节于桂林,严起恒受害于南宁,王夫之知大势已去,遂决意归隐山林。顺治九年(1625年),王夫之道于湘西耶姜山侧,开始了“屏迹幽居”的著述生活。王夫之的抗清救国活动在此也告结束。但他的爱国思想、民族气节至死也是不变的。
王夫之40余年的隐居生活中,最初10年间,为了躲避清人的缉拿,他流徙不安,在祁(qi)、邵间朋友家中踯躅踯躅(zhizhu):徘徊不进。二三年。后移居常宁西庄园,由友人王文俨(yan)供给饮食,教授乡人《春秋》后返回衡阳,结识了不少佛家弟子,于是长居双髻(ji)峰寺院之中。过了三年,才定居在湘西金兰乡萸塘,初造小屋,名叫“败叶庐”;次筑“观生居”。过了12年,再徙石船山下,离“观生居”二里许,筑湘西草堂,自号“船山”。在这10年流浪生活中,他吃了不少苦,有一段时间缉拿风声吃紧,他不得不更改姓名,混迹于瑶人之中。
王夫之在隐居期间,一面以教授生徒糊口,一面开始了学术研究。正是这40年荆榛(zhen)草泽生活,把他培养成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中国历史名人之九》转载请注明来源:黑岩小说网hyxs2.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