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名绛,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著名的诗人。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后,参加昆山、嘉定一带人民的抗清斗争。入清不仕。治经重考据,注意经世致用,开清代汉学风气。其诗沉郁苍凉,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有《亭林集》。
顾炎武的家庭是江苏有名的四大富户之一,又是世代相传的书香门第。从他的高祖到他父辈,祖孙五代都作过明朝的大官。顾炎武的养母王氏也出生在官宦人家,是一位有学识的妇女。
顾炎武小的时候患过天花,病好以后,左眼略微有点斜视,相貌有点儿怪。可是他学习非常勤奋。三岁的时候,王氏就亲自教他读《小学》(古代儿童教育课本,朱熹、刘子澄编),还给他讲古代英雄的故事。十岁的时候,他开始跟随祖父学孙子、吴子的兵法著作和《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书,十四岁就考中了秀才。
后来,他参加了明末有名的文学团体“复社”。从此,他的视野开阔了,开始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明朝大政治家的文集和奏章文册,他都仔细阅读,切中要害的地方就立即摘录下来。明朝灭亡以后,顾炎武接受了福王的招聘,到南京担任兵部司务。可是,还不到一年。福王政权也灭亡了。顾炎武满怀亡国之恨,回到家乡组织义军抗清。不久,清兵攻占昆山,顾炎武率义军奋战了四个昼夜,因为力量悬殊终于失败了。王氏为国担忧,粒米不进,绝食而死。她临死前嘱咐顾炎武说:“我虽是个妇人,也要以身殉国;你千万不要当异族的臣子,不要忘记先祖的遗训。那样我死也瞑目了。”顾炎武牢记母训,决心抗清到底。他又去和唐王政权联系。这件事让人告发了,顾炎武被清朝政府关进监获。多亏他的好朋友设法把他搭救出来。顾炎武在家里没法呆了。只好背井离乡,开始了长期的旅居生涯。
顾炎武出游,为了考察方便,随身带了很多资料,行动极为不便。他的友人见后,深为感动,就赠送了二马二骡的车子,装驮书卷。一路上,他进行大量的金石考古工作。一年之中,半宿郊野,半宿旅店,行了万里路,读了万卷书。
以游为隐之后,顾炎武专心著述。对于清朝科举应试、清朝开办史局的征聘,甚至邀其南归,他都予以拒绝。因此,他著述甚丰,据说他写的书稿,堆积得有自己身体那么高了。今天可以见到的近50种400多卷。其中《日知录》32卷,他一生为学所得,大都荟萃其中,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有人说,这是顾炎武治世救民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更加深化,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更加集中,萃平生心力所精心结撰的作品,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他写此书的目的非常明确,这在他与友人的书札中,多次说明。
如在致友人的信中,顾炎武明确地谈到:“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某自五十以后,笃志经史。其于音学深有所得,今为《五书》,以续三百篇以来久绝之传。而另著《日知录》,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三十余卷。有王者起,将以见诸行事,以跻斯世于治古之隆。”
可见,顾炎武撰写《日知录》,其动机在于“拨乱涤污”、“法古用夏”、“以跻斯世于治古之隆”。这也正是他治世救民思想的进一步体现。
在《日知录》中,最为可贵的是他所表现的有价值的民主思想,具体反映在:
首先,对君权的怀疑,顾炎武将神圣不可侵犯的君权,大胆地列入了自己的讨论研究范围。在《日知录》卷24《君》条中,他广泛征引历代载籍,以论证“君”并非封建帝王的专称,在古代君为“上下之通称”,不惟天子可称君,就是人臣、诸侯、卿大夫,乃至府主、家主、父、舅等皆可称君。这样的论证,简直近乎在嘲弄封建帝王了。
在论君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反对“独治”,实行“众治”的主张。他认为:人君对于天下,不能搞“独治”,如果搞“独治”,则“刑繁”;搞“众治”则“刑措”。
顾炎武为了进—步论证“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道理,还在《日知录》的《守令》条中写到“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这里的“各治”,也就是“众治”,只有“众治”,天子之权才能受到尊重。相反,“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这是“独治”,搞“独治”的结果是“贤智之臣亦无能效尺寸于法之外,相与兢兢奉法以求无过而已”。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直播写纯爱文的我在虫族封神》《规则类怪谈扮演指南[无限]》《妖魔乱世,我能模拟修仙》《高武纪元》【新平凡文学】《带着超市大逃亡》《少女的野犬》《又逢君》《犯罪专家在恋综杀疯了》【花瓣小说】
黑岩小说网【hyxs2.com】第一时间更新《中国历史名人之九》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