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逆袭不带伤》转载请注明来源:黑岩小说网hyxs2.com
老同事小凤说要购买我的签名书给孩子看,她是我在福建打工所认识,一个大大咧咧爱笑的豪爽女子。她和另一个老同事芳住在桐城同一个小区。若不是她坚持要给孩子看,我本是不打算让熟人看到。
我给她们分别写上签名,相识近20年,希望余生一生相伴。
昨天看到芳所发的朋友圈,配上我们曾经在厂里的几张照片,瞬间击中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双眼潮湿,记忆的潮水凶猛袭来。
福建晋江东石潘径村——那是我人生打工中的第一驿站。那里有盛放着我们最美的年华,那时我们都是一群十七八岁的小女孩。
我们当时做的服装是非洲人穿的沙滩裤,厂里都是做外贸衣服。我们同在整件组车间,有一半同事是桐城人,只是来自不同的乡镇而已,我们在老家时并不认识。
那时即使再累对于未来依然充满着种种想象,我们都讨厌做服装,却又不得不做服装,每天晚上都是凌晨两点多才睡觉,超负荷地劳累,每天却睡不到6个小时,除了吃饭就是做事。
记得小邱曾和我说,假如未来我们的孩子是百万富翁、千万富翁,那我们今天这么苦逼地做衣服是不是太亏了?现在想起这句话,觉得很有趣,不由得想笑。
2000年初,沿海的劳动密集型工厂都是这种工作模式,晚上十点有个吃夜宵时间,我们通常在外面去吃馄饨,吃炒饭、炒粉、面条等。还记得我们厂门口摆摊卖馄饨的是一块钱一碗,看我是老乡她给我算5毛钱稍微少点。
有些老乡年初的几个月,吃老家带去的炒米,或者是锅巴开水泡着就在车间吃,这样能节省开支和时间。那些年,就是这样争分夺秒地干活。
还记得小陈,比大我两岁的桐城女孩,她老家位于桐城的大山区。她有浓黑的眉毛,皮肤细腻,她每天用绿色的小酒精炉做饭吃,她是和她爸爸一起做衣,哪怕打个鸡蛋自己都舍不得碰点,让她爸爸吃,真的是懂事勤劳的姑娘。
小陈家有两个妹妹要上学,二妹当时在我们桐城中学,是我们市第一重点高中。另一个妹妹在初中。沉重的家庭负担,让她的思想里,只知道一个劲地省钱,拼命干活。
她这么好的长相,这么好的女孩,身为长女,她注定要为家庭牺牲太多,若顺序颠倒,她若是老小,一切会是另一种模样。社会的发展,个人的机遇也会不同,这是所谓的命运吗?
那时,这样的姑娘有很多,这样的同事似乎也很多,但小陈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后来,到了结婚的年龄,小陈遵循长辈的意愿,在老家召亲。她家是桐城、舒城、潜山三县的交界处,这样的家庭状态,召亲的女孩能有多少选择空间?
现在算一算,我们那时的一班女孩,很多家里都没有哥哥弟弟,这样的情况至少有12人以上,这真是一种命运的巧合。我们都是80后,都是十几岁时就在离家几千里的地方打工。正月出门,到过年才回家,就像卖给工厂了。
我们都是听信了读书无用论,家庭条件和身边环境都没有读书的土壤,也根本没有读书氛围,家里姐妹又众多。听大人说学个手艺一生有个饭碗,大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那时候没有网络,家人和身边人的思想深深影响着我们,他们的眼界是我们的天花板。
因此,我们相聚在福建那个靠海的小村,那里家家户户都是以服装制作为主,我们所在的厂在周围算是较大,约有500多人。分为整件组、流水组、包装部、后道、仓库等。
小凤也是家里老大,她父母没有要求她一定要在家召亲,她和她妹妹都嫁出去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齐帆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黑岩小说网hyxs2.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