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逆袭不带伤》转载请注明来源:黑岩小说网hyxs2.com
不知道从农村出来的朋友多不多?可记得当年农村交公粮的热闹场景。
过去粮食都要上交国库的,在封建社会叫上交皇粮,共和国成立后改名叫公粮和购粮,就是每户农民按所要求的比例上交给国家征粮库,这项制度延续了有几千年。
直到2003年胡锦涛上任才正式取消了公粮,购粮以及农业税、水费等。
公粮通常是每亩50斤,必须无杂质,干燥,饱满,一半是抵农业税的,一半是无偿上交国家的。
还有种购粮,购粮每亩140多斤,即600多斤。有部分报酬,100斤17块。随着物价,有所浮动,但均低于市场价,大概折半的。
当队长通知要交公粮时,每家每户都纷纷用蛇皮袋或者麻袋,装自认为最好最饱满晒得最干燥的稻谷。
每家大大小小的十几二十袋,天刚麻麻亮,大家用板车(架子车),后来有人用三轮车,拖拉机,拉到离家8公里镇上的粮站。
妈妈不会拉板车(架子车),家里也没有任何车,又不识一字,每次交公粮,都得说好话央求同村庄人的车搭,如同每次的交学费,对妈妈来说,对我们家庭来说,都是一次很大的难关和挑战。
那时,农民们积极交粮,排队排多长,粮食送不送得出去,还得看粮站的脸色,质检员说你的粮食好就好,差就差。所谓好,就是粒粒饱满,成色好,晒得干燥,无其他杂质。
交公粮时各村各小队,陆陆续续,浩浩荡荡地赶向镇粮食站方向,到达镇粮站,登记排号。
到粮站时,大院里挤满了各村子汇集来的板车,拖拉机,稻谷,人流……正是炎炎酷日,个个都汗如雨下。
至今记得粮站的工作人员里,有一个体形特胖的女子,据村里人讲她那时体重应该有200多斤,她负责登记看称,有的负责把算盘打得啪啪响,有的在那开票记账的。
他们都是吃商品粮的人,一副高高在上的感觉,享受着大家的端茶端水递烟,以及羡慕敬仰的目光,庄稼人同他们说话都是小心翼翼的,我母亲更不例外。
那年,我还是个小学生,懵懂无知。跟着母亲去镇上交公粮。烈日当空,汗流浃背,人人都想早点办完回家,本分老实的母亲,明明起大早排队是在前面的,却总是会被后面来的一个个插队,母亲却无可奈何,眼看同村庄来的都陆陆续续的交掉拿着空袋回家了,还有村子人比我们来得晚的。
眼看着前面还有那么多人,人又饥渴难耐,只能焦虑的巴望着,直到快天黑了,才轮到我们,妈妈同我艰难地一袋一袋往前面挪,偶尔也是好心人上帮我们扛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齐帆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黑岩小说网hyxs2.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