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岩小说网【hyxs2.com】第一时间更新《从红苕窑走出的人》最新章节。
1976年元月中旬,我高中毕业回到家乡,返乡当了农民。
返乡与“下乡”,实质都是高初中毕业生去农村当农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区别在于下乡是城市青年离开父母所居住的城市到农村,返乡则是农村青年由学校回到自己的家乡、与父母生活在一块儿;下乡一般两三年、三四年就分期分批返城了(除个别因在当地结婚,或者其他原因不离开农村者外),而返乡一般大多数是一辈子(除个别因参军、考学、当民办教师、路线教育工作组或其他原因离开农村者外)待在农村。
下乡后参加工作,下乡期间计算工龄,而返乡后参加工作,返乡期间不计算工龄。下乡者在下乡所在地的公社设有“知青专干”、县市区设有“知青办”等等机构和岗位,专门处理有关知青的问题,而返乡者没有这些,直接就成了农民。农民不需要这些机构和人员来为其服务。为了摆脱自己的农民命运,我得努力奋斗,争取早日离开农村,成
为吃国家饭的人。
家里依然是困难重重。大哥仍然以“黑户”身份在饲养室,除了吃饭,很少回家。最近二妈给他介绍了到西公社一个略有智力障碍的姑娘。人长得不错,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双方已经见过面,人家对我们家和大哥也做了了解,没有什么意见。父母正在为大哥的“彩礼”和“黑户”问题着急。
二姐已经结婚。如果把大姐嫁的地方叫“北山”的话,那么二姐就嫁给了“西山”。“西山”在我们家的正西偏南一点,距离与大姐家差不多,也是二十里。
广袤的桥山在这儿向南延伸了约十里,同时还把一座形状像三只凤凰的小山抛给了平原。唐朝有个皇帝看上了这座孤立石山的风水,把他的陵墓建在中间凤凰山中。这个山上的石头就是渭北有名的“墨玉”。这座山取名“三凤山”。二姐家就在东边“凤凰”的翅膀下。为什么能把二姐嫁到这儿?里边还有一段故事。
我们小的时候,常常跟随母亲去“三凤”正中间的“凤凰山”脚下一个叫“山妗子”的家里“熬娘家”。当年母亲在官桥镇地主家时,地主也收留了一个哑巴小伙子,让他在三凤山上看护庄稼。为了使其长期给他们服务,地主给哑巴打窑立户,并在丫环中选择了一个,嫁给哑巴做了媳妇。母亲和这个哑巴媳妇同病相怜,关系一直不错。让我们称她为“山妗子”,意思是住在山里的妗子。“山妗子”有一儿一女,儿子已经订婚。
有一年年上二姐跟随母亲来到“山妗子”家里,刚好“山妗子”的准亲家母叫宫老太太的也来“走亲戚”。这个宫太太发现只有十一二岁的二姐聪明伶俐,心中十分喜爱,便想把二姐预订给自己的小儿子做媳妇。母亲嫌“西山”路远坡陡,后来经过“山妗子”从中说合,父母便答
应了这门亲事,就给二姐早早订了婚。
等二姐长大明白了自己的命运,也和大姐一样无可奈何。只是二姐毕竟读过两年书,她向婆家提出在“彩礼”之外追加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否则宁死不嫁。
当婆家得知二姐要的自行车是她自己用的,结婚后会带到婆家,宫老太太便痛快地答应了。二姐的“西山”到我们家虽然距离也有二十多里,但是地势比“北山”要平坦,二姐骑自行车要不了一个小时就到我们家了。
原来二姐要自行车主要是为了帮助可怜的娘家,娘家一旦有什么事情,二姐马上骑车会及时赶到。
二哥还在耀瓷县做“民工”。所谓民工,就是国家通过行政权力,要求生产队派人去国家认为需要的单位干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单位只给这些人发一点生活补助,这些人在原生产队仍然挣“工分”,任务
完成又回家务农,是农民无偿支援国家建设的一种形式。所以二哥除了挣全年“工分”外,一个月也有五六元钱的补贴。除过买牙膏等必要的开支外,一年下来也能给父亲交三四十块钱。
只是他已经二十二三岁,还没有订婚。父母很着急,就把他和大哥放到一块儿考虑。所说对象符合谁就给谁说,有缺陷的给老大,没有缺陷的给老二,再不先老大后老二了。
两个妹妹上小学了,并没有多少麻烦。大妹这时已与东村的一个田姓小伙子订了婚。与其说订婚,倒不如说是为了人家给的彩礼,来应付大哥二哥婚事而需要的开支。
父母明显老了,虽然年龄还不大,都没有六十岁。母亲一直腰腿疼,也不去医院,经常让人买止痛片吃。父亲身体一直很好,但是去年患了风湿性关节炎以后,经过一年的吃药仍然不见好转,走路已经跛起来了。腿上的痛苦远没有心里的压力大。两个儿子的婚姻迫在眉睫,而且都是需要钱下场的事啊。不仅是钱的问题,还有“房子”、家具赖好也得筹备一下。
父亲仍然是一家之主,严厉地管理着这个家。他也是全家最勤快的人,每天早早起来,生着他的“茶炉炉”。用在上工途中捡来的干柴棍棍烧着自己特有的两个“铁桶桶”。把电壶(暖水瓶)的陈水倒掉,自己先洗了手脸,然后把茶壶洗涮净,放进自己爱喝的陕青茶叶,此时“铁桶桶”中的一个就应该烧开。父亲先给茶壶倒一半,涮一涮倒入茶碗中,再给茶壶倒满,然后把茶壶放到另一个“铁桶桶”旁边继续加温,父亲就把“铁桶桶”剩余的开水倒入电壶,再给空了的“铁桶桶”加入凉水,拿开茶壶,把“铁桶桶”放到“茶炉炉”上,此时把茶杯中的涮水倒掉,把茶壶里的酽茶倒进已经加温的水杯中,停一会儿,又倒入壶中,再停一会儿,端起茶壶,摇一摇,然后倒入茶杯。
父亲这才端起第一杯发烫的茶水,把茶杯靠近鼻子先闻一闻,然后把茶杯接近嘴唇,细细吸一口,发出轻轻的“嘶嘶”声。咽下第一口茶,最后发出呼气的声音,充满了高兴、知足、过瘾的情绪。满满一杯热茶在父亲的“吸溜吸溜”声中一会儿喝完。母亲一般到第三遍茶水才开始加入进来。父亲早已倒好,端起杯子递给才洗过脸的母亲。两个老人一边喝茶,一边谋划着艰难的日子。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诸天:从九龙拉棺开始无敌》《洞中避难所》《末日杂货铺[经营]》《被首座抛弃之后》《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斗破之我为雷帝》《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神农道君》《回到84,成了乔丹一生之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